本文目錄一覽:
- 1、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么講究?
- 2、掃墓時間有什么講究
- 3、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
- 4、掃墓的時間有什么講究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么講究?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么講究
1.清明上墳可以提前幾天
可以提前一周左右的時間。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兩周都可以進行,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浙江麗水一帶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后四”。還有的地方放得更寬,稱“前七后八”。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七天到后八天上墳都是可以的。
2.清明掃墓提前多久好
新墳:指埋葬未超過3年的;笫一次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笫二次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當天;笫三次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后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
舊墳:指埋葬超過3年的,舊墳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后10天的任意一天,不必選吉日;當掃墓的日期選定后,具體掃墓時辰應選在當天的五更時分,即太陽未出來之前。這是由于傳統習俗認為,鬼神天未亮,才敢出來吃供品的緣故。
3.清明節掃墓時間幾點最好
2020清明節下午三點之前完成掃墓最好。一般來說,上墳要選擇好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一般來說,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5-7點。不過由于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么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祭拜。
掃墓時間有什么講究
掃墓有兩個時間,一是大年初一早上拜完年后(也有初三上墳的),二是在清明節期間;另外,掃墓最好白天進行。掃墓時間最好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此時陽光充足,陽氣最重。而黃昏時或者夜間都不建議掃墓。清明上墳可以提前幾天,可以提前一周左右的時間。
掃墓,即為“墓祭”,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掃墓時,如果能夠帶著子孫后代一起去,便可更好地傳承孝道。如果增加祭掃的次數,子孫后代的福報便會更多。
在掃墓之前,除了需要準備鮮花、香燭、水果等貢品,還要準備掃帚、水桶等清潔用品,在掃墓時方便清理墓前的污物,擦拭墓石。
墳前先擺好菜,倒好酒,注意酒先不要倒滿,因為在祭拜過程中,還要加酒,以示對祖先的敬意。接著點燃蠟燭,雙手合十焚香,燒紙磕頭,感謝祖先庇佑子孫平安,最后獻上鮮花。部分地區在祭掃先人時,還有在墳地進食的習俗,意寓與先人共食。
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
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
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上墳是一項很隆重的民俗活動,在中國不少地區過年的時候,都需要上墳祭祖,告慰先人后代人生活得很好,并且感念他們。那么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
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1
1、從上墳的日期上來看,一般會選擇死者的忌日、正月十五、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上墳,晚輩要準備祭祀用品(包括煙酒、饃、香、紙錢、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后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2、從上墳的時間上來看,上墳時間一般控制在上午9點~下午3點之間,因為這時候陽氣比較旺,天還沒亮和日落西山時不宜掃墓。如果掃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據說可以起到穩定精神的作用。
上墳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1、不可拍照
上墳是一件很莊重而嚴肅的事,這時候不可拍照!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上墳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照可能引來不好的氣場,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2、穿大紅大紫
雖然去上墳的人不會這樣穿,但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衣上不經意使用了紅色,當然本命年是例外,本命年內衣可穿紅色,兩者并不沖突;
3、忌嬉罵
現如今,很多人上墳都會帶小孩,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4、孕婦避免上墳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上墳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并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上墳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5、禁外人參加
別人家的祖墳,自己最好不要去上墳,這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霉運。
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2
過年上墳什么時間合適
過年是一次大團圓的時候,在外打工的親人也會趕回家陪親人過春節,而上墳祭拜祖先的時間一般在大年30這一天,上墳目的是給已經去世的家人,報平安,并告知一年之中的收獲等等。同時會燒點紙錢撒點黃酒之類的,和離去的親人一起過年,也能表達出自己對離去親人的思念之情,老一輩的人一般都會在祭拜的過程中講述后代人的生活,讓他們不必掛念,好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同時沒有忘記他們在世時做出的奉獻,永遠感恩。
上墳祭祖的講究
新年時上墳最合適的時間一般是除夕上午,不要提前或者延后,可能本身是出于別的考慮,但是另一個世界有另一個世界的規矩。神靈世界只在除夕這天才給靈體們放假,才能收取錢財和享用供奉。祭拜早了等于提前備好了酒席,客人到了酒菜已經涼了,事要做到點上才管用。如果不能回鄉祭祖,可以在除夕晚上到十字路口燒些錢紙,注意要在錢紙上寫明祖先埋葬的地址,落款寫燒紙的地址就可以了。燒紙的時候要先找一個棍子,劃定一個區域,并將紙錢放到這個區域中燒,這樣才能不被別的鬼搶走,離去的親人才能收到。
需要準備什么東西
過年上墳的時候買的紙錢,不要一打的印刷品,那種一張面值很大的紙錢,在另一個世界中也不一定是能夠用的,可能一摞下在下面連根冰棍兒都買不了。不過在燒大錢的’同時,多少燒點兒這樣的也未嘗不可,下面有不少討債鬼,死皮賴臉地跟你要錢,不給就磨你,那就得這種小錢兒答對他們。另外還要買黃草紙,鋪開后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整齊排開,將整張黃草紙鋪滿,在下面的親人才能將錢收到兜里。
上墳時間有什么講究和忌諱3
掃墓7時至17時最好
從堪輿學角度講,掃墓要選擇好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一般來說,上午7時后到下午5時前最好,天還沒亮和日落西山時不宜掃墓。如果掃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據說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穩定精神的作用。
雖然,今年清明節禁止祭掃,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為了杜絕疫情再次復燃,只能暫時取消一些節日風俗,不過最近幾天有農民們陸陸續續會去墳地栽種小樹,整理整理墳地的野草,至于清明節上墳是在上午還是下午,各個地方風俗不同,時間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應該可以確定,一個地方要么是上午,要么是下午,不會存在全天都可以的情況,因此,要根據自家實際情況而合理安排時間,選擇大家都能抽空的時間去上墳。如此一來,上墳不僅日期不固定,就連是上午去還是下午也難說了。
不過,民間也有“清明燒在前,十月一燒在后”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清明節上墳燒紙,最好選在清明節的前幾天,而十月初一上墳燒紙,最好選擇十月初一的當天,或者十月初一的后幾天;一般來說,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5-7點,但是于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么早,所以掃墓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即上午 9 時后到下午 3 點,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當然了,掃墓并不是簡單地到墳上轉一圈就走,到了墳上還要做很多事。
例如,把墳上與墳周圍的柴草砍掉,有時還要給墳添土,接著就是一套祭祀程序;其實每年不管是清明節還是十月一,一春一秋兩大祭祀節氣,都是農村人比較重視的,這就是傳統習俗的魅力吧,不過,我覺得清明節上墳重點在于促進家族成員之間的親情和宗族之間的認同感,是我們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節日,是我們抒發尊敬祖先、繼志述事的節日,這才是我們繼承清明節的根本所在。
掃墓的時間有什么講究
不得大聲喧嘩、嘻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
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余此類推。拜祭完畢后,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
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擴展資料: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商洛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2、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
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上墳